半岛·综合体育7月伊始,新一轮的外资美妆涨价潮再次袭来,不仅成了“价格刺客”,更是成为了美妆巨头盈利艰难之众生相下的缩影。
“这是要拒绝普通女孩对它的爱”、“口红效应,大家越穷,口红越贵”有消费者针对大牌口红由200多变成均价400多的现象,如是说道。
而这些消费者“痛”的背后,是美妆巨头们在华盈利不易,尤其是雅诗兰黛、宝洁多次在财报中提及中国市场的业绩低迷、高端美妆销售疲软。
在此之后,外资美妆似乎陷入了某种循环:业绩下滑,然后涨价续命。不过,也有不少业内人表示,频频涨价,主要是为了弥补利润不足也是为了保住高端调性。
多个巨头“涨涨涨”
聚美丽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雅诗兰黛、欧莱雅、资生堂等美妆巨头已2次实行涨价策略。除了以上巨头们,还有一部分高端品牌希思黎Sisley、香奈儿和SK-II等品牌也在今年提价。
其中,雅诗兰黛仅上半年就两次提价,年初其就上调了部分品牌的售价,而近期又宣布7月1日起会针对部分品牌产品再次上涨。
经了解,雅诗兰黛旗下的海蓝之谜修护精粹水150ml由1460元涨至1520元,涨幅达4.11%;雅诗兰黛持妆粉底液30ml和特润修护肌活精华露50ml(即小棕瓶)分别提价至470元、990元,价格增幅分别是4.44%、3.13%。
与此同时,欧莱雅也将再次上涨部分产品价格。社媒上援引消息人士所说,欧莱雅将于7月起涨价,包括兰蔻、阿玛尼和植村秀等品牌。
对此,聚美丽记者向赫莲娜、欧莱雅、兰蔻和阿玛尼天猫旗舰店客服求证,均表示暂时还未收到通知。
△图源:天猫
不过,据财联社报道,从商场专柜渠道了解到,欧莱雅已在近日发布了7月涨价的通知,而这也是今年以来第二次涨价。今年年初,欧莱雅便是美妆品牌涨价潮中的一员,且不乏有诸多的明星单品。
从下图来看,YSL圣罗兰妍活青春粉底液30ml(注:现已停产)售价由650元上涨近5%至680元;碧欧泉护肤精粹液50ml更是提价39.13%至1280元。
除了雅诗兰黛、欧莱雅等,香奈儿美妆也有多款明星单品在年初涨价,香奈儿一号红山茶花精华液100ml、香奈儿一号红山茶花面霜(滋润)50g分别涨价5.62%和5.32%,至1880元和990元。
值得关注的是,自去年以来饱受争议的SK-II,因日本核污水等事件的影响下,大中华区业绩暴跌,迫于此今年3月再次提价,除“小灯泡”外的其余明星单品都调价,其中神仙水涨幅达3%-4%。
据有关报道称,2018--2023年,SK-II涨价次数高达4次,且SK-II神仙水230ml装由2018年售价为1370元涨至目前售价1690元,6年来涨幅高达23.36%。
基于此,SK-II也引发了不少争议,部分消费者表示,“这水卖得比茅台还贵”、“同价位可选择其他产品”。
且从事多年代购的小易向聚美丽记者反映,目前日本、韩国以及海南等免税渠道,欧莱雅、雅诗兰黛旗下已有部分品牌已涨价,包括修丽可、雅诗兰黛、CPB、YSL圣罗兰等。
由此来看,今年以来,实际上宣布涨价的国际美妆不在少数,其中不乏在中国市场广为人知的明星单品。
而美妆巨头们的这一行为,在社媒上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。如在小红书上,部分消费者反馈,“YSL圣罗兰一路涨价,原来790涨到860,现在又涨到950”、“香奈儿涨价这是要拒绝普通女孩的爱呀”、“娇兰金钻粉底液去年双十一700,618咋还涨价”、“合着就工资没涨”等。
△图源:小红书
另外,小易认为,“外资美妆涨价比例都不一样,高端系列贵点还算合理,大众产品若太贵本身也就不合理。”
靠涨价“急救”业绩?
从前文来看,主要是偏高端品牌在涨价,对此,消费者有质疑,有不认同的。尤其是,今年上半年,SK-II、雅诗兰黛等高端美妆卖不动的负面声音不断。(《高端美妆大溃败!国际大牌不香了?》)那么,外资美妆为啥频繁涨价,是没辙了?
1.业绩下滑,提高利润
从美妆巨头们的财报来看,业绩的屡屡下滑是主要原因。以雅诗兰黛为例,2022财年Q4(2022年4-6月)-2024财年Q2(2023年10-12月),其净利润持续同比下跌,曾在2022财年Q4跌至95%,仅盈利0.5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3.63亿元),尤其是在2023财年Q4(2023年4-6月)净利润亏损达0.32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2.32亿元)。
其中,大中华区表现低迷,这一情况持续到2024财年Q1,Q2则强调高端美妆表现疲软。
而雅诗兰黛在华的低迷也并非个例。今年4月,#高端美妆受挫#的新闻便冲上微博热搜,SK-II、莱珀妮、雪花秀、后WHOO等品牌断崖式下滑或是卖不动。
基于此,美妆巨头们提出利润恢复的规划策略。以雅诗兰黛为例,在发布2024财年Q2财报之际,宣布2024财年会实施利润恢复计划,尤其是提价旗下知名品牌的明星产品,从而扭转业绩。
2.生产成本提高
从官方通知来看,成本提高是外资美妆涨价的一个普遍原因。
雅诗兰黛的涨价通知函中指出,此次产品定价调整是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后作出的决定,包括原材料价格的波动、生产运营成本的增加以及运输仓储费用的上涨。
另外,资生堂、香奈儿日本、迪奥日本发布的涨价通知中,也均有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、生产成本提高是提价的因素之一。
△图源:小红书
3.竞争加剧,经营策略调整
随着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崛起,品牌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,尤其是部分头部国货品牌走向高端化,抢食国际大牌的蛋糕。
在此之下,外资美妆也在不断调整经营策略,其中变相降价、涨价便是刺激消费、扩大利润的惯用手段。
刚落下尾声的618大促中,聚美丽记者就发现不少外资美妆被打上“低价”、“便宜”等的标签。
△图源:小红书
在小红书上,有网友分享透露,京东618大促活动中,海蓝之谜修护精粹水150ml和娇韵诗双萃赋活修护精华75ml分别为463.11元和505.39元,也算是底价了,其中精粹水比三亚免税店还便宜。
同时,还有消费者表示,通过凑美妆超级券、消费券以及领红包的形式,从天猫品牌官方旗舰店能买到低价产品。
而这些“低价”过后,伴随着的是多个品牌在7月宣布涨价,这无疑是通过大促降价拉动销量,然后通过变相降价、变相涨价的手段来促进业绩的提升。
宝洁财报中多次表示,SK-II单季销售额增长的原因之一为价格上涨,譬如2023财年Q4(2023年4-6月)财报披露,涨价刺激SK-II销售额增加,而这期间恰好包括618大促,SK-II在天猫美妆618榜单中位列第8。
且在2023年上半年的情人节、妇女节、520、618等促销来临之前,SK-II在该年2月上调了价格,提价幅度高达12%。
△图源:天猫
大牌“祛魅化”,国货最佳时机?
放眼国内美妆市场,不难发现国货美妆的崛起,也加剧了外资美妆处境的艰难。
珀莱雅在去年双11和今年618大促中,天猫美妆类目赶超欧莱雅位列第一名;韩束则是在618登顶抖音平台618美妆、护肤双料Top1,大促全周期GMV达33.58亿元。
那么,一众国际大牌涨价引争议之际,是否国货的好时机?
聚美丽记者观察发现,在一众国际大牌的明星单品涨价之际,珀莱雅红宝石面霜、双抗精华,以及韩束红蛮腰柔肤水、丸美小红笔眼霜等产品售价均低于500元,具备价格上的优势。
与此同时,头部国货品牌也开始加码研发、自研成分等,逐步摆脱“平替”、“模仿”等标签。
在自研成分方面,越来越多的国内化妆品企业布局新原料,珀莱雅与湃肽生物合作研发的“环肽-161”新原料,以及上美股的环六肽-9新原料。此外,敷尔佳、华熙生物、贝泰妮也都有在新原料上发力(注:分别备案了1、6、7款化妆品新原料)。
不仅如此,国货品牌也逐渐摆脱依赖代工等诟病,尤其是彩妆方面,如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去年与科丝美诗合作斥资近6亿元的自有工厂逸仙生物科技正式投产;去年4月,毛戈平美“数字化+绿色”的创新型美妆工厂开工。
而头部国货美妆加码研发,树立科学品牌形象之际,国际大牌出现了频频“翻车”的争议。
据聚美丽不完全统计,今年以来有多起国际大牌翻车事件。
从外资美妆的舆情环境来看,其中不乏“微生物指标超标”、“ 检出禁用物质” 、“重金属超标”、“防腐剂不合格”等涉及质量安全的负面消息。
今年4-5月,宝洁旗下品牌接连翻车。其中,4、5月先后有两起舒肤佳香皂出现刀片事件。
在5月,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(以下简称“FDA”)发布的执法报告显示,宝洁旗下22种化妆品因含苯(注:化妆品禁用成分)被召回,包括澳丝袋鼠Aussie Bounce Back Dry Shampoo和潘婷Pantene Never Tell Dry Shampoo等产品,但召回地区不包括中国。
同月,欧莱雅因旗下洗发水被质疑含甲醛被调查,6月旗下洗发水又检出细菌而被召回。
对此,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兼总编辑@夏天童鞋认为,外资美妆如今在中国的困境,与其说本土品牌抢了市场,更多是消费者对其去魅的结果。
目前国外美妆巨头的涨价潮的背后,实际上是国货崛起、大牌祛魅等系列因素的作用,但这并不意味着,外资美妆对中国市场的忽视。在消费降级、负面舆论等重重施压下,国货品牌凭借科研力+营销力+产品力等搏杀出一条路。
至此,对于国货品牌来说,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。
正如,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聚美丽记者,“对待此事的看法很矛盾,一方面希望外资美妆卖得好,因为卖得好了国内美妆市场才会有高端美妆的存在,而在上升期的国货也有生存空间。如果外资美妆全部退出中国,市场上一味卷低价的情况,国货美妆的前景也会受影响。”
国际大牌频频涨价,是黔驴技穷了吗?对此,你怎么看?
注:应采访者要求小易为化名。
责任编辑:高高